在王哥庄这片依山傍海的美丽土地上,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发扬着富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面塑技艺,做出了“王哥庄大馒头”这一远近闻名的品牌。王哥庄大馒头不仅作为上合峰会“专供特产”进入央视演播厅,更登上《焦点访谈》、《新闻联播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人民日报》等“国字号”媒体,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,成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“网红面食”。
为赓续匠心传承,让非遗文化“活”起来,7月10日,bat365官网登录入口“乡约山海城,法治青春行”社会实践队来到青岛市非遗工坊久香园馒头店,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实地参观馒头生产操作间,知晓大馒头变身“金饽饽”背后的故事,感受其中所饱含的“工匠精神”。
久香园馒头店内馨香扑鼻,大枣馒头、开花馒头、福袋馒头等花样馒头琳琅满目。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队员们认真聆听、专心学习花样面塑制作工艺和方法,在和面、压面、擀皮和手工制作中,切身体验“玫瑰花”馒头面塑的制作过程,深刻感悟花样面塑中蕴含的丰富智慧。
精雕细琢促增收,产业升级助振兴。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道,从山海小城到央视直播间再到国际舞台,从面食产品到经济产物再到时尚单品,山海小城王哥庄通过党建引领与政府护航,传承民俗文化、改良传统技艺、多渠道宣传推介,助推大馒头产业发展,形成了“专供面粉+崂山水+手工揉+铁锅蒸+木柴烧+传统工艺”的独特配方,开发了“福、禄、寿、喜”等喜庆主题馒头及儿童面食、养生系列、节庆主题、时尚零食等产品,塑造了有颜值、有灵魂、高品质的王哥庄大馒头,书写了虽不产小麦,却做出产值亿元的传奇。
工匠精神保驾护航,特色产业引领发展。“无论卖得多火,也绝不能糊弄。”工作人员告诉队员们,“压面必须压十二三遍,如果图省事只压四五遍,口感就会差点劲;必须坚持柴火烧铁锅,绝不能图便宜去烧煤。”队员们在久香园的烧火房里看到,一排十多个炉膛里,红彤彤的火苗烘烧着铁锅底。正是因为坚持了木柴烧、铁锅蒸的制作工艺,才成就了王哥庄大馒头高品质的独特口味,使其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,变成带动全体居民共同致富的引擎产业。
提到青岛特色美食,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哥庄大馒头。今天,通过亲身体验其制作过程,我真切体会到在每一个王哥庄大馒头的背后,都有一群朴实善良、心灵手巧的王哥庄人民,是他们对技艺的不断传承与发展,才使得大馒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“金字招牌”。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,我将不断从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,汲取奋进力量,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——“乡约山海城,法治青春行”社会实践队 刘亦心
(撰稿:刘亦心,初审:秦增忠,复审:贾俊涛,终审:孙学章)